《大秦赋》是《大秦帝国》系列的收尾篇,在看之前并没抱太大的希望,因为在该系列的第一第二部后,质量在下降,收尾篇改名《大秦赋》更是给人以一种想与前面几部融离的错觉,让人觉得可能会是一部烂剧,然而这十几集看下来,让人很惊喜。
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我是谁,在这儿指手画脚的,我是《大秦宣太后:芈氏传奇》的作者萧盛,当年《芈月传》大火的时候,一大帮后宫粉批我,看不懂,烂……说实话,《芈月传》我没看,《大秦帝国之崛起》我只看了几集,没看下去。
《芈月传》不是我的菜,没看情有可原,《大秦帝国之崛起》说的是宣太后当政时期的事,与我的《大秦宣太后:芈氏传奇》内容高度相似,按道理我是最有兴趣看的,我有一句说一句,崛起拍的确实一般,因此也让我对《大秦赋》没抱太大希望。现在十多集看下来,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、大气,情节紧凑,人物鲜明,这可能是近两年来最值得看的一部古装剧。
今年《大秦宣太后:芈氏传奇》重新授权做了一个多人广播剧,这是这本书第二次制作成多人广播剧,同一本书二次制作广播剧需要很大的勇气,因为大家爽剧看多了,懒得动脑子,特别是战国的题材,合纵连横,分分合合,稍微分神就会跟不上节奏,而且如果没有一点历史基础,的确也很难看得进去。然而总有那么一群人在做一些让人觉得可贵的事情,包括《大秦宣太后:芈氏传奇》的2020版的广播剧,也包括《大秦赋》。
首先从剧情上来说,《大秦赋》是符合历史剧的,因为本人太了解那种感觉了,你写一部历史剧或历史小说,首先得是让人相信,让人在你控制的节奏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情节当中去,要做到这一点,历史的细节必须扎实、真实,只有如此,才能让看的人相信这是真的。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是最难的,得准备很多资料,需要静心潜心创作,只有创作者心中有底了,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达到那样的效果。在情节上,《大秦赋》不狗血、没那么多的巧合,更加没有主角独特的光环,无论是嬴异人还是嬴政,他们的逆袭都是有规律可循,并且由史实作为依据,在看的过程中不会让人出戏。
其次是列国纷争,这是战国的常态,剧中也有所表现,当然这也是必须表现出来的地方,能够让人大致了解战国晚期的整体格局。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剧情有所删节,还是剧方为了使情节更加紧凑,在各国合纵连横这些权力的角斗上并不是那么细致,只能说大致能看出历史的走向,但具体的细节尚有欠缺。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嬴异人替昭襄王去会盟那场戏,在妻儿被劫持的情况下,表现出了秦人的狼性。
当然,这是从一个历史迷的角度来看的,其实对于普通观众来说,做到如今这样已经可以了,因为一路看下来剧情是连贯而紧凑的,不会让人看不明白。
在道具和阵容方面,《大秦赋》同样是出色的,道具考究,且不失精良,虽然偶有失误的地方,比如有人认为冥器不该成为道具等,这一点咱们姑且不去谈论,因为冥器本来就是主人在世时所常用的或看重的东西,出现在生活中,较真起来其实并无不妥。抛开这些有争议的地方,至少这部剧在道具上优于绝大部分古装剧。特别是那些大场面,气势恢宏,举个例子,在嬴异人病危被太后把持的时候,吕不韦领兵逼宫那场戏,那密密麻麻的军队绝对不是特效做上去的。
演员方面可能是争议比较大的地方,很多人认为张鲁一不适合嬴政,一看就是个反派,各位是不是谍战剧看多上头了?嬴政当然需要有那种沉稳的感觉,但谁敢拍着胸脯说他不能有阴郁、阴鸷?在那种险象环生的环境下,在背负的天下一统重任的情况下,少年嬴政的忧郁阴沉是可以理解的,我倒是想说,演员还是相当到位的,特别是家宴的那段戏,太后用伶人嘲讽赵姬,嬴政当着太后和王上的面,当场杀了伶人,厉喝说侮辱阿母,该死!所表现出来的果断、狠辣恰倒好处,很让人动容,这与日后他登基后的杀伐决断是有联系的。其他的演员就不用说了,绝大多数都是老戏骨,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如同人物本身。
最后想说的是,国内的古装历史剧,绝大多数是披着历史的皮,演绎着乱七八糟的四不象的东西,称不上是真正的历史剧,无论是服装、道具、情节故事,都是四不象,而那些四不象之所以能流行,大行其道,是因为那是主流,是市场所需。而像《大秦赋》这样的剧,即便制作精良,评分也高,诚如当年的《大明王朝》那样,被视为历史剧的高峰,但是,播放量如何,大家都心知肚明。说到底,市场是需要引导的,在浮躁的当下,更加需要一些优秀的作品,如清流沁入世间,从这个角度来说,《大秦赋》的出现,是难能可贵的,更需要去珍惜,这种逆市而行的作品,更值得去敬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