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世界读书日,也是一年一度当当影响力作家榜单的公布日,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上面时,不太真实,深知自己几斤几两。 这就像加入了作协就不一定是真正的作家一样,入选了年度影响力作家,也不见得就有多大的影响力,中国文坛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家屈指可数,所以没有太多的兴奋感。 但毕竟作品是我的孩子,还是要推荐一下《刺明:逃生游戏》作为一本我前后写了两遍的历史悬疑小…
这是写作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,是《刺明》的出品方易传影视推荐参加的,不敢奢望入选,自知没什么影响力,但既然在评选了,作为当事作,装作事不关己总也不像样子,在博客上面发一下,希望大家看到后投票。
最近几天在修订去年完稿的明史,以便让他进入出版流程,这虽是第二次修订了,快看吐了,但读到权贵的掠夺、土地的兼并时,依然会感到心痛。
这两天闲下来了,于是开了一本新的小说,讲的是一个古代版大型现场直播的故事。 第一次感觉写着写着人物居然没有动机,越写越不对劲,仔细一想,原来是人物的真实动机需要隐藏,所以就失去了人物的表层动机,这样写当然也没有问题,因为真相揭开后自然就能明白一切了。但是,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,可能会觉得别扭或是不理解,于是就又反回去重新加入了人物的表面动机,让故事变…
一个馒头就海鲜,十根手指执天下。 这是码字人的一天。
从 80 后往前推,活着的这几代人,都是被驯服了的。 从文明发展的进程来说,不满和逆反才是文明发展的主动力。 所以,要使国家步入更文明的阶段,只能靠后代了。 但我们这一代偏偏处在夹缝里,是最难受的一代,既想后代有想法有叛逆心,又恐他们被社会唾弃,既想他们去考编,心里偏又清楚,编制越珍贵社会越落后的道理,始终处在彷徨和焦虑中。 希望下一代不会有这样的…
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,德隆·阿西莫格鲁的著作。 本来我这种数学白痴是不会看经济领域的书籍的,但这本书从制度层面论经济,还是能看得进去的。 有个问题是,政治决定经济还是经济决定政治,有人认为这是鸡生蛋、蛋生鸡的问题,讲不清楚,其实不是的。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,王朝建立后,是绝对的政治决定经济,一个政策能让一个行业生,也能让一个行…
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只有一次真正的改革 唐朝是德宗时期的杨炎,宋朝是神宗时期的王安石,明朝是万历时期的张居正,特征是都在王朝的中后期,积弊非常严重时进行的,且基本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。 王朝前期所谓的某某新政、某某中兴,那不是改革,那叫开放。 如果一个王朝能有两次真正的改革,一般就能挺过三百期,可惜的是没有。 原因也简单,越到后期,积弊越重,改革越难,…
不知道为什么,对历史上的那些战争越来越没有感觉,不会生出热血沸腾的那种骄傲,眼里看到的是一场场屠戮。 那一次次朝代更迭中,几百上千万的人战死,十室九空,然而换来的是旧权贵倒下,一帮新权贵的崛起,而百姓的命运和地位,几千年来从未有过变化。 那么这有什么值得歌颂、骄傲的? 那么多人的死亡,换来的是一次次的死亡循环,哪来的自豪感? 整部中国史,看不到一次…
现在看来,商女不知亡国恨的“商女”不一定是贬义的 第一,《玉树后庭花》跟商女没一毛钱关系,第二,亡国不亡国跟商女也没一毛钱关系,为什么要去鄙视商女呢,以什么样的理由去鄙视? 读书的时候读到这首诗,一直恨商女无知,现在回头去看,大概是那时候自己无知吧,亡国时最苦的恰恰是底层,为了活下去唱这首歌,何罪之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