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 说说

发布一些散文或杂文

73 篇文章

thumbnail
晚明真的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吗?
晚明时期是否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,一直是个比较有争议性的话题。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, 资本主义萌芽既然作为一种现象,是否真实存在过,考证史料后就能得出答案,为什么会存在争议呢? 严格来讲,关于晚明时期是否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,并非是作为一个现象而存在的,而是作为一个概念由后世的相关专家提出来的。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。 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…
thumbnail
古代衙门机构的冗官冗员现象为什么裁不掉?
政府机构臃肿,冗官冗员、 人浮于事 现象突出,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。事实上在每朝每代,都有清醒的官员提出裁汰冗官,也有清醒的皇帝提出改革官制,清理可有可无的部门,精减官员人数,以减少财政开支,减轻百姓负担。 明朝嘉靖时期,国家财政入不敷出,于是在朱厚熜的主持下开了个财政会议,当时有个叫刘体乾的官员提出:“丰财之道,惟在去其害财者。” 意思是…
thumbnail
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
很多人提到封建社会,就会油然而生一个概念,即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都是属于封建社会,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旧社会,而旧社会则一概是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,理由是,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下,中国古代史都是一家一姓的皇权独裁。 真的是这样吗? 并非完全如此。 我首先给出封建专制、皇帝独裁的概念——即中央高度集权,军政法全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,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…
thumbnail
科举真的是为了招贤纳士吗?
科举制的出现,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一项伟大的创举,它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对读书人以及朝廷取士的公平性。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,汉朝实行的是察举制,就是通过有名望的人举荐,从而得到入仕的资格。 众所周知,但凡是通过人情办事的,就难免产生腐败,况且一般人也很难有背景和靠山,于是读书入仕成了名门望族的专属,官场成为近亲繁殖的场所。 从东汉末年始,自魏晋以降,开始实行…
thumbnail
从最近观剧得到的一些关于文明和文化的感想
最近的日剧《弥留之国之爱丽丝》以及韩剧《鱿鱼游戏》,都拍到了第三季,从第三季的预告来看,都会在第四季开启国际版的剧情的道路。 这是要将本土化的剧情推向国际化的标志。虽然这两部剧都是网飞拍的,本身就是在全球播出的,但将剧情引向国际化是另一回事,它拓展了视野,可以将剧情无限延伸。 我不是说国外的做法一定是好的。但有一个事实我们是不能否认的,即无论是科技…
最近的一些杂感,可能有点负能量
人一旦心情不好的时候,就会往坏的地方想。但这些的整体形势确实也一年不如一年,也的确会让人产生抑郁。 我虽已接近五旬了,打出五旬这两字的时候,还是有点不敢信的,愣了一会儿,确实到了,这要是搁古代算是老年了,可我的上儿子还在上幼儿园! 虽说到了这个年纪,但我的性格还是服老,认为我的人生应该是看不到天花板的,有的时候躺床上,想到天花板就在眼前,心情就不好…
thumbnail
回不去的才是故乡
当故乡二字跃上心头时,我们潜意识里便会浮出另两个字——乡愁,这似乎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共识。 至少在我三十五岁之前,我也会将故乡和乡愁紧密联系在一起,有时还会为赋新辞强说愁。但现在那种骨子里的共识已然被岁月的手抹平了,大半生的漂泊经历告诉我,唯有回不去的才是故乡,愁是因为回不去了,活在乡里之人是没必要愁的。 回望前半生,故乡二字在我心里是矛盾的,…
《战.争》值得观看的一部电影
《战.争》这部电影可能是自《黑鹰坠落》后,最让人值得深思的一部电影。 战争不应该被歌颂,歌颂战争是政治家的事情,在文化领域,应该反思战争,从而让人们珍惜当下,珍惜和平。
thumbnail
萧盛入选第十一届当当影响力作家榜单
今天是世界读书日,也是一年一度当当影响力作家榜单的公布日,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上面时,不太真实,深知自己几斤几两。 这就像加入了作协就不一定是真正的作家一样,入选了年度影响力作家,也不见得就有多大的影响力,中国文坛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家屈指可数,所以没有太多的兴奋感。 但毕竟作品是我的孩子,还是要推荐一下《刺明:逃生游戏》作为一本我前后写了两遍的历史悬疑小…
萧盛正在参加“当当第十一届影响力作家评选”
这是写作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,是《刺明》的出品方易传影视推荐参加的,不敢奢望入选,自知没什么影响力,但既然在评选了,作为当事作,装作事不关己总也不像样子,在博客上面发一下,希望大家看到后投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