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那些所谓的起义、革命等事件,本质上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。 除入侵外,起义、革命往往是底层过不下去了,所以揭竿而起,从而使另一个新政权诞生。 新政权刚建立的时候,往往是最纯粹的,倒不是那时候的人心最粹,只不过百废待兴,新政府尚不稳定,所以必须要加紧建设,发展经济,使百姓的日子好过起来,只能日子在越来越好,让人们看到希望,才不会乱。所以,无论哪一个…
如题,写作其实是自己挖坑又填坑的一个过程,这个过程很辛苦,因为你要不断地挖,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坑的合理性、接受度以及是否有意外、是否完美等等因素,挖完了之后,就得填,填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挖坑时的合理性、接受度等那些因素。 其实在写《大清钱王》 时候,我就已经有这个挖坑填坑的感觉了,说实话,如果在写作过程中有这个挖和填的真实感受,说明你很清醒,…
马伯庸的书看过不少书,《长安的荔枝》最有感触,可能是有类似的经历吧。 三十几岁的时候毅然从某机关辞职出来,至今仍觉得那是个正确的决定,因为受不了那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,心里明白作为一个小人物,无论你做了多少事,都与你无关,都改变不了身份,说穿了如果继续呆下去,注定了会荒度余生。 后来写《衙探》的时候,主人公归海舟因身份卑贱,为无法步入仕途耿耿于怀,后…
当下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,所谓的综合国力包括军事实力、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实力。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有多重要呢?个人认为,在和平年代文化的输出,不亚于战争年代的侵略,不同的是,战争时代的攻城掠地是靠炮火和生命换来的,而和平时代的文化输出,则是一种细雨润无声的浸润,当全世界都认可并接受了你输出的文化,那么毫无疑问,一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。 从…
我们大概都听说过,明代的万历帝在位期间,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,即所谓的“万历三大征”,分别是宁夏之役、朝鲜之役以及播州之役,播州之役是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次战争。 或许在万历帝眼中,朝鲜战争都打下来了,拿下区区一个播州土司领导的土政权轻而易举,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,这场战争应该是三大战役中最容易的一次。 谁也没想到的是,战无不胜的明军,…
或许很多人会以为,写历史的作者就是对过去历史的梳理、解读,如此而已。 其实不然。由于你对历史的了解,通过历史的长河兴衰的过程一目了然,这时候便会发现一件十分悲观的事情,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,这五千年的时间是一直往前奔流的,按理说,经过五千年的发展,这个国家应该无比文明、无比发达,可事实却不是如此。 五千年来,我们有进步,何谓中国,中央之国也,那是我们…
《水浒传》是我国的四大名著,流传了上千年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学巨著,近日有人声称,这本书有毒,得移出课本。 四大名著在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? 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,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一份巨大的文学宝藏,如果他有毒,那么我们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还剩下什么? 除了问我们还剩下什么外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,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? 喜洋洋和灰…
或许是最近《狂飙》太火,高启强出圈的缘故,正在全民狂欢之际,近日,网上曝出一个不太好的消息,称今后在电视剧里反派角色需要克制,也就是说在刻画反派角色的时候,不允许过度描写反派的成长。 是不是意味着反派只能呆板一些?坏人就是坏人,天生就是一坏人? 这个需要大家自行去理解,也需要创作者去衡量那个度,总之,如果这消息是真的,就是给创作者戴上了镣铐,要么反…
大家好,我是历史作者萧盛,很高兴能通过橙瓜网文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,分享我的创作经历。 很多人都在网上问,新手要怎么写作,怎样写才能写好等等问题,我也曾很多次回复:写作没有捷径,也没有具体的方法,就是不停地写,熟能生巧,只有不断地练习,才能使自己慢慢地成熟。 我生长在农村,在我确立要写作时,那时候电脑还是个新鲜事物,红袖添香还只是个简陋的主页,没有那…
其实这个问题我在《大唐惊闻录:九方神龙》的序言里提到过,大意是想要改变写作方向,从历史人物传记转入到历史悬疑小说的创作。 可惜的是,《大唐惊闻录:九方神龙》在我个人眼里并不成功,换言之,转型失败。 失败的原因我自己很清楚,我并不擅长逻辑结构很强的、细致推理的悬疑题材,因为悬疑需要埋下很多伏笔,靠着细节和较强的悬念推动情节,很多时候我会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