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认为没必要,也不需要。
文学就是文学,如果要分阵营,那就分裂了。
在搞这种分裂的,要么是脑子僵化的,要么是别有用心的,别无其他。
或许有人也会认为我这样说太绝对了,我们看历史就知道了,中国人一直是排斥新事物的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排斥新事物的这种心理,为什么会产生,没研究清楚,但的的确确几千年来,我们一直是如此排斥过来的,这是传统。
上一代的人总是在排斥下一代的事物,永远都无法接受,别说是文学了,就连听个歌、看个剧,他们也认为上一代的一定是经典的。
怎么,新一代就没有经典的东西了?
经典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,谁敢说当下这个时代没有经典?不会产生经典?
或许你当下听的或看的这首热门的歌,热门的剧,畅销的书,几十年就是经典。
可人家就是不认!
似乎承认当下的事物好了以后,他们那代人的事物就会变得不好了一样。
宋朝的时候出来宋词,人家也排斥。
宋词是什么?是歌词,而且是流行歌词,这玩意儿能登大雅之堂吗?
人家咬着后槽牙说,不能!
特别是像柳三变柳永这种货色,每日流连在花柳丛中,以写歌词卖给妓女赚版权费为生,多俗啊。
俗人、艳词,那玩意儿正统的文人但凡经看一眼,都会变得不正经。
注意正经、正统这俩词,谁是正统?谁又在装正经呢?朝堂上那些掌权者,那帮人不光掌着权,也掌握着文坛的话语权,他们视自己为文坛之正宗,凡是不随大流的,都视为不正经,是野路子。
什么是大流?就是正统文人定义的。
再看明代的小说,刚出来那会儿,被正统的文人鄙视,被今天视为明代四大奇书的小说,认为是痴夫愚妇才会读的东西,上不了桌面。
看明白了没?
从古至今,没有人承认当下正在发生的会是经典,谁都认为,以前的才是最好的。
要打破传统,踢碎那块传统的钢板,就像是要了他们的老命一般的难受。
所以清醒的人,从来不随大流。
为什么?大流就是浊流,如果稀里糊涂的从丛了,你也就变成了他们的一部分,失去了推陈出新的能力了。
其实作为一个喜欢写作的人,没必要被谁去定义,更没必要跟从别人定义的方向走,就走自己喜欢的路即可,唯如此,你的文字才能随心,才不会随大流走。
什么传统文学、网络文学,不都是文学吗?只是发表的平台和载体不同罢了,除此之外有何不同?区分它干什么?
有人可能会跳出来说,网络文学垃圾太多了,跟传统文学没法比。
错!如果所谓的传统文学一样发表在网络上,垃圾一样多。
全国多少个省,多少个市,多少个区县?这些各个行政级别都设立了作协,这些作协所谓的文人,他们写的作品如果都发在网络上,都要接受网友的监督,都暴露在阳光下,他们所产生的垃圾文字,与网文相比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事实上,作协里面除了那几位有名气的之外,同网络文学一样,大部分都是垃圾,是不值得阅读的。
说到这里,需要澄清一下,我这么说并不代表行政级别越低的作协里,作家写出来的文字就越垃圾,不是的,当中也存在没有机会而暂时尚未冒出头来的优秀作家,这是需要分别对待的,我没有一味的在打击传统文学或作协。
那为什么会给大家造成传统文学垃圾少的固有印象呢?除去很大一部分私藏在电脑硬盘没法发表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,杂志或出版的图书被编辑过滤了一遍。
如果所谓的传统文学没有纸张、印刷、人力、发行等成本,全部给他放出来的话,垃圾多了去了。
现在大伙儿明白了吗?传统文学跟网络文学是一样的,唯一的区别是发表平台不同,仅此而已,不可能说,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,在不同地方发表文字,就能写出不同的文学阵营和类别来,这怎么可能的,这不是人格分裂了吗?
所以,真正喜爱文字的人,不要去管我当下在写的是什么文学,真的没必要,只要写自己喜欢的就行了。事实上,现在很多在传统文学阵营里的作家,也在网上发表作品了,这是清醒的,没必要跟着固执的那帮人,一条道走过黑,
自己喜欢的,才是最好的文学。如果文学能养自己的,那才是文学最好的途径。
不要被他人去定义,也不要受他人安排,去站哪个队,文学如果分裂了,站队了,没了自由,根本就不算是文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