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或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,是让每个人都活得如幼儿一样无忧无虑、逍遥快活。 但人分上层和下层,下层快活了后,上层的权贵就快活不起来了,那要怎么办呢? 一是教育,学习儒家加上当朝编撰的教材,二合一强行洗脑,效果相当棒;二是垄断,把所有优质的、必须的资源和行业掌握在政府手里。通过以上两点,权贵们基本上就可以躺着享受人生了,这就是中国历史最恶心的地方,也是政…
每个王朝为了表示自己的统治才是正统的,都要疯狂地贬低前朝,然后使劲地向百姓宣扬自己是多么的开明、正确。但这样的宣传同时又是充满矛盾的,因为他在宣扬开明和正确的同时,又在使劲地约束百姓,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这正是封建王朝的主要特征和矛盾。
20年读书,30年还房贷,剩下的10几20年攒钱给医院,先不说个人有没有梦想,光是以这套社会规则来说,中国是没有希望的。少年强则国强,现在人人都削尖了脑袋赚钱还贷,努力地活着,没有人能够静得下心来去钻研,因为生活逼着你往前跑,社会逼着你去赚钱,凡是能坐得了冷板凳、耐得住寂寞在搞钻研的人,在世俗眼里都是傻子,甚至连老婆孩子都得跑了,因为你做的事情短期…
很多人平时是正常的,但一旦当了官,有了职称职位,在发言时就开始既要……那要……了,包括一些从文的,没当官前是正常的,当了官居然也既要……那要……了,真是奇怪! 当然,也有可能是我当不了官,没有资格既要……那要……,心里酸了?
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是商鞅变法,没有之一。因为那时候七国混战,没有统一,不变就只有死路一条,所以那一次成功了,将弱秦成功引导走向强秦。 那一次之后,每朝每代都或多或少会进行变法改革,但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。最著名的是宋朝的王安石,明朝的张居正,都是轰轰烈烈,然二者都没好下场,张居正自己本人或许没什么事,但死后其子孙受到连累。 归根结底是,动了利益集…
当某一样东西成为权贵的工具时,普通人便应当保持谨慎,最好远离它。 或许几十万在权贵眼里,不过九牛一毛,可对普通人来说,那就是一辈子的血汗,我们没必要将一生之血汗砸在一堆钢筋水泥上面。 在当下的环境下,除非刚需,或是有钱人,最好远离它。 抛开别的不说,如果我们连生病的权利都没有,如果连儿孙有困难都无能为力,却还要每月按时给银行还贷,得不偿失。 如果一…
现代社会,处处讲平等自由,讲人人生而平等,职业无高低,行行出状元,可现实却把这些童话击得稀碎,这个等级的分布跟古代没有本质区别,即官、吏、农三级。 现在很多人考编,并不是说入编后这个职业有多好,能实现什么理想,而是职业属性具有权威性,关键无论社会怎么变,他的福利都不会变,于是就出现了考编大潮,这股潮流越壮观,越能说明国家偏弱,因为这个社会没有比当官…
《刺明:逃生游戏》实体书预计春节后上市,从投稿到审核到下书号到上市,这个过程太难了。 现在出版市场整体不行,加上书号限制,出版社在选题的选择上自然就更加谨慎了,所以,一本书从写作完毕后,开始投稿,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好不容易选题通过,出版审稿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审稿通过,等待下发书号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以及至实体书上市时,我都快忘了自己写的书的具体…
人这一生啊,就短短几十年,对一个普通人来说,活出自我,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就可以了,有朝一日,若真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,回想自己这一生,做了自己想做的事,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梦想,必无悔了。你管他什么主义,管他什么正确或错误,对于绝大多数个体来说关系不大,去操那心作甚? 生而为人,只要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,只要不犯奸作科,必是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的,这就够了,至…
一般来说,成名成家的大家方能叫做“家”,可现在你看,发过豆腐块的、自费出了本书的,都是作家。 这让人感到很悲哀,因为当所有的人都是作家的时候,那就相当于是对“作家”俩字的侮辱。 事实上,用“作者”俩字已经足以表达对文字工作者的尊重了,作者的意思就是写作的人,或者某一本著作的写作者,比如,唱歌的一般只称歌手,若是称一个人为歌者,那就说明对方已有相当的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