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朝那些闲事儿》一、洗澡(上)

最近真的很闲,闲得发慌,看到抛出的第一个标题,相信大家也能看得出来,是不是真闲得发慌了,没事谁研究古人洗澡啊!而且你见过人家洗澡吗?
古人洗澡我肯定是没见过,但我的优势是读了一些杂七杂八的史书,接下来的这段时间,不光要跟大家聊古人洗澡,还会聊蹲坑啊、扫大街啊、种菜啊、炒菜啊等等闲事,反正越无聊的事儿咱们越要聊,看看有多少无聊的人会听我说这些无聊的事儿。
言归正传,咱们来说洗澡这事儿。其实古人洗澡跟我们是一样的,分两种,一种叫富人洗澡,一种叫穷人洗澡,这么分门别类没有歧义,别往心里去,不管你接不接受,都是客观存在的。
穷人洗澡的目的很直接,就是为了干净,你想想平时忙着打工赚钱还来不及呢,不脏谁有闲心干那玩意儿?
要是夏天的话,男人在河里直接就解决了,女人在家里随便冲个凉了事。可秋冬天就有点麻烦,像我小时候,天冷时一般七天左右洗一次,倒一盆热水关了门洗,洗完之后那盆水……总之没法看,所以在过年的时候,要郑而重之地去浴室里狠狠地洗一次澡,手一搓,特别有手感。
明朝那会儿也有浴室,最初叫瓮堂。瓮堂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,说是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,百废待兴,加上老朱是从农民一飞冲天披上龙袍的,相当节俭,节俭到令发指的程度,连吃的蔬菜都是自己亲自动手种的。但是,既然定都南京了,京畿重地,那是一个国家的脸面,不能马虎,于是征调十余万民夫修建皇城。
那么多人,天天挥汗如雨的,大家想想,要是不洗澡,晚上睡在一个棚里,让那味道一熏,第二天还能醒得过来吗?就算醒得过来,被那味道熏的劲儿还没过去,晕晕乎乎的,能正常干活吗?所以,澡非洗不可!
可是,十多万人,要怎么解决洗澡问题?这事儿难不倒老朱,毕竟人家是从底层过来的,大笔一挥,下旨在南京聚宝门(注:今中华门)附近,修五座澡堂,专供民夫洗澡用。那么为什么要选在聚宝门附近建澡堂呢?也有讲究。
南京城规模最大的三座城门,通济门和三山门(今:水西门)均在洪武十九年增建或扩建,聚宝门是在洪武二年动工的,而且是在原来南唐都门的遗址上重建的,也是当年最大最重要的工程,动用的民夫自然也最多,为了便于民夫沐浴,就将澡堂建在了聚宝门附近。
澡堂很大,高一丈,宽约一丈一,圆顶,那样子看起来就像一只倒挂的钟,最牛逼的是通体没用一根木料,全用石砖砌筑,砖缝用糯米粘合,不透气。
看到这儿,有人也许会疑惑,不透气那不得把人给憋死?放心,古人的脑瓜子跟我们没区别,我们能想到的,他们当然也想到了,穹顶有出气孔,水蒸气上升冷却后,水珠会沿着圆形墙体流下来,而不会滴到人身上。由于其形如钟,又似瓮,所以叫瓮堂。
瓮堂修建起来后,民夫欢欣雀跃,高兴的不得了,要知道对普通百姓而言,沐浴是件奢侈的事,连官宦人家也只是三五天洗个澡而已,如今他们天天可以洗,关键是洗的还是热水,不花钱免费的,怎能不欢喜!
这是明朝早期的澡堂的样子。
我前面说了,洗澡分两种,一种是穷人洗澡,一种是富人洗澡,以此类推,澡堂当然也是分等级的,早前宋人吴淑这样说:在南北朝时期,“明义楼南之明义并,有三浴室,上以清王侯宰吏,中以凉君子士流,下以浴庶类也(注:语出吴淑《事类赋注》)。”你看说得多明白,富人洗澡叫“清”,君子叫“凉”,庶人老百姓才叫“浴”。
那么在明朝的时候,老百姓去洗浴一次得花多少钱呢?一钱。

 

[wshop_paid post_id="288" show_buy_btn="true"]

一钱银子不算多,这就好比是现在月收入三四千的人,去浴室洗一次澡得花两三百块一样,不是花不起,而是澡洗了但心在疼。明朝早期,老百姓的平均日收入的是两分纹银,中后期好点,大概日均收入是五分,但物价也高了,我们就以中后期为例,普通老百姓得以两天的工资去洗一次澡。
谁没事会跟钱过不去呢?而且那种去一次一钱银子的澡堂,环境还挺差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打个比方,就好像半月没开过荤的人要去吃一场酒席,那我不得提前饿他几天,饿得两眼发绿后再去吃他个够本吗?
别以为我这比喻很不正经,现在不也有一些人去吃自助餐,那劲儿恨不得把自己撑死,最好还免费有人把他抬出来。当时一钱银子去洗一次澡大概就是这么个状态,身上要是没能搓下两三层来,打死不去花那冤枉钱。
想象一下那场面,那洗澡水……怕你们恶心就不展开说了,其实,如果光是脏那倒也还算好,至少水是热的对不对?更恶心的是,那些不讲公德的生了病还往澡堂跑的人,比如身上长疮的,有皮肤病的,或者是杀猪的屠夫,杀完猪为了图个痛快,直奔澡堂,脱光了衣服往浴池里一跳,腥风扑面,那叫一个酸爽。
为了证明不是我瞎编哄大家开心,现把原文贴出来:
男子被不洁者、肤垢腻者、负贩屠沽者、疡者、疕者,纳一钱于主人,皆得入澡焉——《七修类稿》明.郎瑛。
除了环境差之外,治安也不是特别好,估计那样的澡堂,老板也是破罐子破摔,洗个一钱银子的澡,一泡泡半天,难不成你还想享受五星级服务?
有这么个笑话,说是有一天澡堂来了个义官,义官其实不是正式官员,是受官府聘用的临时工,大家都知道,临时工干的是累活儿,领的工资却是最低的,看上去挺体面,实际上生活水平跟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,这天酉时,那义官走了不少路,汗流浃背的,就进了家一钱银子的澡堂。
泡了个澡,出来时发现脱在外面的衣服不见了,只留了纱帽、靴和一条丝带在那儿孤伶伶地搁着。就把老板叫过来,问他衣服去哪儿了?
老板知道他这地方治安不好,经常发生失窃事件,可他也没办法,一钱银子的澡堂不招待三教九流的人,还能招待谁去?于是就装糊涂,说我怎么知道你衣服去哪儿了!
义官一听这话,顿时就恼了,我去洗澡前,把衣服脱在了澡堂外间,现在衣服没了,这事你得负责,要么去追回来,要么赔一套。
老板一听也恼了呀,就赌气说,你拿一钱银子洗个澡,还得让我送你套衣服?这不是讹人吗,哪个晓得你来澡堂时,身上穿没穿衣服?
义官气得直翻白眼,涨红着脸戴上纱帽,又穿了靴,将那条丝带系在白花花的肚皮上,朝老板大喝道:“难道老子是这身打扮来你混堂的?”周围洗澡的人见义官那副模样,捧腹大笑。
这笑话出自明朝文人醉月子所著的《精选稚笑》,说明当时的澡堂环境确实不怎么样。
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,我前面说的明朝人洗浴的地方一直称之为澡堂,而那个义官对老板大喝时说的是“混堂”,这不是错别字,澡堂是现代的名称,我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也就用了这个词语,混堂是明朝人对澡堂的称呼。
这里顺便普及一下,明朝人为什么把洗澡的公共浴池称之为混堂。吊个书袋子,先摘录一段明朝人的原文:
甃大石为池,穹幕以砖。后为巨釜,令与池通。辘轳引水,穴壁而贮焉。一人专执爨,池水相吞,遂成沸汤。名曰混堂,榜其门则曰香水。
这段文字还是出自明朝藏书家郎瑛的《七修类稿》,什么意思呢?用大白话说就是,浴池是用大石砌的,穹顶是砖头。在浴池的后面有个烧火的房间,置了口大锅,这口锅应该很大,跟浴池是相通的,得用辘轳引水。有一人专门负责烧热水,这热水在进入浴池前,冷热水相混,就成了温度适宜的洗澡水,而这洗澡的地方就叫混堂。
文末还有一句话,说“榜其门则曰香水”,也不难理解,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,出门左拐有香水浴。另一种理解就是有钱人消费的地方。下面就来说说富人是怎么洗澡的。

[/wshop_paid]

返回本书目录页

本站均为萧盛原创的文字,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~

评论

  1. 添香子
    5 年前
    2020-9-11 8:53:31

    好书!前排支持

  2. 云中鹤
    5 年前
    2020-9-11 9:21:43

    很长知识,谢谢作者。

  3. 百里不是
    5 年前
    2020-9-11 9:23:04

    要钱的啊,呜呜呜~不过内容真的不错

  4. 没有名字
    5 年前
    2020-9-13 10:10:40

    来支持一下萧大,一直很喜欢你的书。

  5. 拈花惹草
    5 年前
    2020-9-17 14:28:36

    写的真好。

  6. 狂笑生
    5 年前
    2020-9-17 14:29:16

    后排支持。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