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忆煞:告别纸媒,阔别一代人的青春记忆

2020-11-12 1,596 0

近日,老牌文化类兼职网站写手之家宣布,正式撤销站内“杂志约稿”版块,这意味着以走市场为主的纸质杂志基本消失。

写手之家网站建立于2007年,那是个纸媒十分活跃的年代,那个时候杂志社的编辑比今天自媒体和网文的编辑可亲、可近、可爱多了,他们在工作、编辑之余,会化作一个个小可爱,在网上与写手们套近乎,期待写手赐稿。

赐稿在那时候绝对不是个客套的词汇,而是实打实的索要稿子。所以在那个时候,写手是绝对的抢手货,稍微有些水平的写手,其文章可以屡登各大杂志,甚至一跃而成为杂志编辑。

这样的事情可能对于00后来讲,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,因为等00后成年时,那个纸媒野蛮生长的年代已经成了历史。下面这些杂志封面他们可能见都没有见过,然却是70、80、90后三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。

这些杂志有个神奇的地方,由于杂志销量普遍较好,一本杂志往往分好几个版本,一月上下刊是常见的形式,还有分为ABC版,男生、女生版等等更是十分多见,那时候禁忌相对较少,所以各种恐怖、惊悚类杂志横行于市。

针对家庭情感类的杂志是主流,一般读者群体皆是上班族的女性。对于当时80后的写手来说,此类杂志是他们写的最多的。80后末尾和90后的写手,则更热衷于青春类杂志,他们既是杂志的铁杆读者,也是作者。

青春类的杂志也多的不得了,风格一般的萌萌的、酥酥的那种感觉,与现在的甜宠有本质区别,还记得有一位作者叫可爱淘吗?如果你以前读过,那就应该知道那是种什么样的风格。

是不是感觉男性被边缘化了,绝大多数杂志都是针对女性的?毫无疑问,杂志的读者绝大部分以女性为主,但是,男性也有男性专属的杂志,而且是带有时代标志的,那就是武侠,以及刚刚兴起且受到追棒的玄幻。

说到武侠杂志,最火最热的要数《今古传奇》以及《武侠故事》两家大社,兴盛时期它们几乎不分伯仲,平分秋色,名刊、名编且均有知名作者主笔,沧月、小锻、步非烟、凤歌等都是在当时出道的,谓之“大陆新武侠”,老牌作家温瑞安也偶尔为其供稿,或者参与笔会。除了两家大社以外,事实上其他杂志也有武侠版,比如《飞言情》、《男生女生》《花火》等均设有武侠分刊。

知名杂志《知音》《意林》等为开辟年轻市场,设有《小小姐》《小淑女》等分刊。总而言之,那是一个杂志和文学野蛮生长的时代,毋庸讳言,也是一个极好的令人向往的时代。相比起当今的自媒体时代,个人认为,杂志林立的时代更加教人神往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原因有三。

其一,刊号的放开,意味着文化市场更加开放,国家虽也有管制,但没有管死,只要是良性发展和竞争,只要杂志没有出现不堪入目的内容,不触犯政策,政府部门就不会插手,这才出现了杂志林立,百花齐放的现象。

其二,阅读市场整体比较规范。毕竟是正规的刊物,有上级主管部门盯着,不会出现今天自媒体的乱象,文章也不至于出现口水文,至少上了杂志的,得是有一定文学性的,可读性的。比如你今天看到的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,可以发在自媒体,但若是换在当年,绝对上不了杂志,顶多放在自己的博客上罢了。

其三,对写手来说更加有益。这一点其实无须我多加强调了,那么多杂志,那么大的市场,要把它填满,靠什么?靠内容。内容从何而来?自然是靠作者写出来的,那么作者成为紧缺的稀有资源就不足为奇了。别说优秀作者是各大杂志争抢的对象,只要是可塑性强,在某一方面有一定优势的,即便文笔暂时不行,杂志社也愿意培养。

这样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良性发展的模式,一个愿意上进,一个愿意栽培,肯定是相互促进的。培养作者几乎成为当时杂志社从上而下的一种共识。我非常清楚的记得,有一次写手之家与某杂志社联合搞活动,为了活跃气氛,站内开通了抢楼模式,基本每隔几层楼,都有杂志社提供的奖品,而终极奖品,比如第888楼的回复楼层,只要抢到888楼的是位写手,杂志社承诺,此写手的稿子一定发表见刊。

有人可能会感到惊讶,还会有这种操作形式?这种操作形式写手之家的老会员一定不会陌生,的确是存在的。问题是,如果抢到终极楼层的写手文笔很差怎么办?没关系,稿子提交后,编辑手把手教你怎么写,给你修改,直至达到发表的标准为止。

换到现在,去做一名期刊写手,你敢想吗?

说实话,真不敢想。

随着写手之家宣布撤销“杂志约稿”的版块,实际上是扯下了那个时代的最后一块幕布,彻彻底底地终结了。而对经历了那个时代的70、80、90后的人来说,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无奈。

相关文章

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只有一次真正的改革
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历史的观点也在改变
说一点《泊秦淮》的一点小感受
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经历
由写明史想到的
古代王朝更迭周期率的根源是什么,细思极恐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