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尹逍小学即将毕业之际

2021-05-31 1,934 0

六年前我记得很清楚,幼儿园同样举办了毕业仪式,那时尹逍哭得非常伤心,张大着嘴,眼泪、鼻涕、口水齐下。其他小朋友也在哭,活动室里哭喊声一片,开始时觉得有些尴尬,因为我怎么劝都劝不住尹逍,最后礼教幼儿园的园长阚老师也哭了,那一刻我确实被感动了。

六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,然而转眼间尹逍却迎来了小学毕业,这一次他可能不会再哭了,他长大了,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朋友成为了一个少年。但是我相信离别之际,他心里多少是有些伤感的,毕竟相伴了六年,一起吃饭,一起学习,一起玩耍,一起成长,肯定是有感情的。

事实上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离别构成的,没有离别,人生并不圆满。

离别虽有些伤感,但在很多时候离别更多的是意味着希望,现在的小升初,将来的初升高,甚至是远赴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学校去读大学,或者远渡重洋去国外留学,每一次离别就代表了一次新的希望,迎接更好的未来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孩子,其终其目标就是为了离别。所以离别是沉甸甸的有分量的,甚至是为伟大的。

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,我趴在农村里出不去,毕竟我没有文化,且作为寒门子弟,世代为农,要想走出谈何容易。那时候父母又急又恨,为我的将来着急,又恨铁不成钢。后来我出去了,而且走的比较远,一下子跑去了北京。父母就开始牵挂了,担心了,但我心里明白,父母更多的是欣慰以及骄傲,因为作为寒门子弟,一个农民的儿子,你只有出去了,离开了家乡和父母,才有希望,才有未来。

这些事情作为小学生可能还感受不到,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远离故土远离父母的时候,当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学要毕业了,要与现在的同学和老师分别了。其实这个时候感触最深的应该是老师,他们带了六年的孩子,把他们从幼儿园出来的小娃娃,带进了少年时代,这六年来,老师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这群孩子身上,在学校他们可能会比父母还唠叨,比父母还要严厉,其实这一切在今天看来,只是为了让学生的成绩更好,成为他们的骄傲,也是为了离别。

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视频,说是在某次测试中,全班所有同学都考了满分,那位老师当场哭了,泣不成声。看到那位老师的表情时,我突然被感动了,对一位优秀的老师来说,学生的成绩是他们最大的骄傲,如果一位学生,在他的带领下成绩一直优秀,然后考上了更好的中学、大学,老师可能会把这位学生念叨一辈子。

或许这就是缘分,当一个人会在另一个人脑海里永远的存在,这世界上除了亲情、爱情以外,那就只有师生情谊了。

在我们这片传统的土地上,师生情是占了很大分量的,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礼仪,无非是孝敬父母,兄弟和睦,尊师重道,所以以前所说的“十恶不赦”之罪的“十恶”里面,有两项是针对不孝的,另一项则包含了师生,可见师生关系在传统文化中的分量是很重的。

在古代有个传统的礼仪,叫束脩,父母准备一束干肉,让孩子穿上青衿衫,相当于现在的校服,然后提着干肉去拜师,见到先生时行跪拜礼,当先生收下了干肉时,就表示被收入门下,师生关系正式成立了。这个礼仪,礼物很轻,最多也就十条干肉而已,但很隆重。

现在早已经没有这样的仪式了,但我觉得无论时代怎么变,思想多么活跃,哪怕你的思维延伸到太空外边去,但站在地面上的人,还是应该传统一些,至少要懂得感恩。读书的本质无非就是明理、启智,如果连感恩都不会,那书就真的白读了。

我理解的感恩是,不需要说多么好听的话,也不需要买多么贵重的礼物,感恩是一种心态,无论今天毕业以后,将来去哪个更好的学校读书,或是以后在哪个更大的城市工作,记得曾经培育过的老师,或是有时间去看看老师,讲讲你到了新的学校后成绩如何如何,或是工作后你到了哪个大公司上班,这可能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,因为你曾是他一手带出来的,是他的得意弟子,你的成绩一定会是老师最大的骄傲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老师与父母的心其实是一样的,只有孩子更好了,有出息了,他们才会欣慰,才会觉得这六年的时光没有白费。

我前面说了,事实上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离别构成的,没有离别,人生并不圆满,没有离别,也可能就没有了希望,如果在小学毕业时,有同学得留下来继续复读,估计那是老师不想看到的,留什么留啊,快走吧!

所以,如果离别是为了希望,为了更好的未来,那就离别吧,只要记得曾经为你付出过的人,那就够了。

相关文章

最近的一些杂感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》
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只有一次真正的改革
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历史的观点也在改变
说一点《泊秦淮》的一点小感受
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经历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