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盛:天道酬勤,写作是自己与自己斗争的一个过程

2022-04-27 2,331 0

大家好,我是历史作者萧盛,很高兴能通过橙瓜网文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,分享我的创作经历。
很多人都在网上问,新手要怎么写作,怎样写才能写好等等问题,我也曾很多次回复:写作没有捷径,也没有具体的方法,就是不停地写,熟能生巧,只有不断地练习,才能使自己慢慢地成熟。
我生长在农村,在我确立要写作时,那时候电脑还是个新鲜事物,红袖添香还只是个简陋的主页,没有那么多人在网上传输写作技巧之类的文章,当然也没有什么写作经验可供学习,唯一能做的就是埋首伏岸不停地写。
我记得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武侠,写了三遍,记得全书大概三十万字,三遍就是九十万字。
那本武侠小说就是我的处女作,现在回过头去看,依然是幼稚的不成熟的,但它对我而言却意义重大,至少使我的文笔渐趋成熟。
然而,文笔成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写作了,那只是第一步而已。在那之后,我不停地投稿,然后不停地遭遇退稿,没有一篇成功发表或出版,原因无他,在人物设定、构建全书框架、情节设计上严重欠缺。
我大概从十八岁开始,一直到三十五岁,从少年到步入中年,一直在写,一直在投稿,并且一直被退稿,无一篇(一本)作品有过发表、出版的机会,一直在被打击,却也一直在咬牙切齿地坚持着。
很多人都放弃了。我经营了一家名为写手之家的网站,里面太多如我一样的文学爱好者,我目送着他们一个一个地离开写作这条路,步入职场,组建家庭,然后与写作彻底绝缘。
坚持到今天,我想对自己说,幸好我没有放弃!当然,可能也无法放弃,从少年到中年,虽无出版或发表的经历,却让我养成了一个写作的习惯,不写会觉得很难受。
后来武侠没落,我转入历史,一个偶然的机会,改变了我的一生,从此后便全职写作,以此为生,终于将梦想变成了职业。
改变我人生的是《大秦宣太后:芈氏传奇》这本书,后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,创作这本书时是2014年,于2015年出版,那个时候《芈月传》还没有开拍,出版的时候《芈月传》也远还没有播出,却招来了《芈月传》原著作者的指责,说我抄袭,于是在微博上彼此吵了一阵子。

当然,抄不抄袭这事已经过去了,我不可能未卜先知去抄一本没有出版过的书(《芈月传》纸书是在电视剧播出时同期上市的),但不可否认,在《芈月传》播出后,把我的书推上了畅销行列。记得当年加印了三次,另出了一个简体新版和台版。此外,多人有声剧版、电子版等也在当年的各大排行榜上。
从此我走上了职业的历史小说写作道路。
《大秦宣太后:芈氏传奇》《兰陵王传》两本书出版后,可能真的印证了一句话:机会是给有准备之人的,我准备了这么多年,机会终于到了我的里。但同大多数人一样,那时候有过些许的膨胀。
当然,所谓的膨胀是相对的,并不是我不可一世认为自己很牛了,我只是想写一本很长很长的书,哈哈,这仅仅只是一个执念!
出版业与网文业不同,越长的书出版越难,而且当时出版业正在走下坡路,出版系列书的黄金时期差不多过去了,但我还是想写,事实上这个执念也很单纯,少年时期看武侠小说看得太多了,特别是金庸、梁羽生等前辈的作品,都是一套好几本,且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,每读完一套大部头,就会油然而生一种羡慕,主角走南闯北,行走江湖,几乎是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,要是我也能写那种一套几本的大部头,让主角走南闯北,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,该多好。
这本书就是《大清钱王》百万字的一本书,出版的时候是一套四本。通过主人公,北至大漠、俄罗斯,南至云南、缅甸,西至重庆、成都,东至广东,大漠大海,山川河流,崇山峻林,悉数收罗书中,事实证明,我的想法是对的,当一个人下决心要去完成自己想要去做的理想、执念的时候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一定会做得比平常要好。
迄今为止,《大清钱王》依然是我历史人物创作上里程碑,后来也写过《大明手术师:袁崇焕》可惜越不过去,倒在了碑下。
那段时间很痛苦,我不想在原地打转,于是就想到了转型,从历史人物转到历史悬疑,从真实的转到虚构的。我觉得只有重新开始,才能去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,建立新的自己认为的里程碑。
事实上虚构的更难写,而且我有一个天生的缺陷,逻辑性不强,特别是悬疑推理类的作品,需要很强的逻辑性,每埋下一个伏笔,都必须与后面的情节对应上,一环扣一环,丝丝入扣,所以写历史悬疑对我来说,是个巨大的挑战。
有挑战也就意味着有失败,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,挑战的难度竟会是如此的巨大。
给我打击最大的是《刺明:逃生游戏》这本书,第一稿写出来后,投给了不少编辑,结果无一例外都是退稿。那一刻,我似乎真的再次回到了起点,一次次地投稿,一次次地退稿。
说实话打击很大,甚至有点心灰意冷。好在我这人早已习惯了坚持,也习惯了打击,于是推倒了重写,人物重新设定,情节打乱了重新整合,前后用了两年时间,就写了这本只有二十四万字的小说。
这个字数的小说,在网络小说里面可能只是一粒尘埃,是没法比的,但是对我来讲,它就是必须要去越过的一座山,尽管我不善于爬山,但我告诉自己,你没有退路,必须爬上去。
现在,《刺明:逃生游戏》多人有声剧已经上线,实体书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,在写这篇文字之前的几分钟,与这本书的责编,确定了最终的文稿,我终于可以告慰自己,在转型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这一步很小,但对我来说很重要。

《刺明:逃生游戏》之后,就是《大明水师:风起宁波》同样是历史悬疑,但是挑战还没有结束。
这本书我是寄予了厚望的,我虽出生在农村,但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村,他是宁波沿海的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村子,所以我实际上是生长在海边的,对海上的一切非常熟悉,《大明水师:风起宁波》写的是我的家乡,写的是我最熟悉的环境,我甚至有想过想把这本书写成转型后的一座里程碑。
只是没想到的是这本书会让我调整四次,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,也让我差点崩溃,甚至在到第三次的时候,想过事不过三,如果这一遍还不行,就想放弃了。但真正到了第四遍,还是不想服输,不甘心。
这本书的成稿只有十九万字,但留在我电脑硬盘里的字数事实上有几十万字。当然,到了这种时候,他并不是字多字少的问题,而是他折磨你的这个过程,只想用四个字形容——痛不欲生。
如今,《大明水师:风起宁波》已提交给出版公司,算是暂时交了答卷,但我知道,我的挑战并没有结束,事实上对一个作者来说,只要不想呆在舒适圈,每一本书都是挑战。
我想告诉大家的是,挑战不可怕,可怕的是放弃。
在我三十岁前,曾在北京做过图书出版,后来离开北京时,有一位出版社的老师对我说:你真的要离开吗?人的心就像一根弦,绷着没关系,一旦松懈,想要再绷紧就会很难。
我知道他的本意是让我不要离开,我也知道,人都是有惰性的,一偷懒一放松,一天就过去了,天天给自己找各种理由,上晃眼一年就过去了,当那种惰性渐渐养成,当那根弦松了太久时,想要再提起来,几乎不可能。
好在我从编辑圈走出来,走进作者圈的时候,依旧绷着那根弦,依旧未忘初心,依旧怀惴着少年时的那个梦想,如今回想起来,挺欣慰的,这么多年起起伏伏,磕磕绊绊地走过来,从少年步入中年,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,到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,但在面对不断地退稿,不断地修改、重写的时候,我还能跟少年时期一样,对这个行业充满了热情,还能傻傻的一遍一遍地写,对写作的态度依然神圣,我轻轻地吁了口气,默默地对自己说了句:你没变,真好!
没变,是一个人最好的蜕变。

相关文章

最近的一些杂感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》
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只有一次真正的改革
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历史的观点也在改变
说一点《泊秦淮》的一点小感受
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经历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