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就想写一篇关于写作学习中如何模仿的文章,但限于时间和精力却拖到了现在,今天下决心把它写出来,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吧。
首先,基本可以肯定地说,无论是成名的作家还是一般的作家,他们在写作的初期都是通过模仿的。
那么,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,现在很多网文作家,他们几乎天天都在模仿,学套路、学技巧,更有甚之拆别人的书,拆解出来后把一些优秀的设定为己所用,最后真的就变成了天下文章一大抄。
我想说的是,这样的模仿不是我今天所要说的模仿的概念。
那么,什么是真正的模仿呢?
是喜欢。
这个所谓的喜欢就是喜欢阅读,读了大量的书,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作家,这个时候,几乎所有有创作欲望的新人,都会下意识地去模仿,包括文笔上的一些模仿。
我自己也是这样的,记得在武侠小说兴起的时候,那些年如痴似狂地阅读,对金庸、梁羽生、古龙等作家的喜欢就这样建立了。后来武侠没落,但是,我从武侠小说中阅读到的文字语言,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认知,却一直刻在心里,导致我后来直接从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,而在我如今的历史小说中,其实是继承了武侠小说那种半文半白的语言。
这就是我所说的模仿的概念,它是有一个过程的,从喜欢阅读到喜欢某一部分作家,再到喜欢写作,最后便如跚跚学步的婴儿,一点一点模仿喜欢的作家,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和语言风格。也只有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,你在模仿中得到的东西,才能真正地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,而且是谁也拿不走的。
而如今的一些新人写手,学套路、拆解书稿等作品,事实上我并不推崇,可以说是反对的,因为这太功利化,关键是如果你一直学套路、去拆书,就永远不可能会有进步,永远学不到真正的创作技巧,也不可能沉淀得下来,因为套路是会变的,你去拆爆款书,这种快销品它一年一变,那么,你可能永远在模仿的路上。
这么做,可能会有短期的利益,但就长期来说,就作家这个职业来说,对你是有害无益的。
这是我首先对大家提出的忠告,当然,这样的忠告,绝大部分人是听不进去的,时间成本太大了,很多人都想通过写作短期获利,网文圈浮躁得有点过头了,导致绝大部分人静不下来心去学知识,去沉淀,也写不了自己真正想要写的东西。
面对这样的现状,我看着那么多人去跟风、拆书、学套路,说实话很无奈,如果是我,我绝对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,我也从来没有在我的写作课上,鼓励我的学员去拆书学套路,这也可能是我的写作课没有那些打着“快速成名”、“年入百万”标签的课程火爆的原因吧。
不过,既然大家都在那么做,无法改变这种现状,那么我就提供一些模仿的技巧,供大家借鉴吧。
一、找到精准的模仿对象
什么是精准的模仿对象呢?就是我前面说的自己喜欢的作家,因为任何事情只有真正的喜欢了,才能做好。所以,我们在选择模仿对象时,要选择与自身气质相近的作家,比如王小波的幽默聪辩,三毛的潇洒自在,金庸的雄厚奇诡等等。
最好不要什么类型热度高,就去模仿什么,因为热度高的类型如果不是你擅长的领域,或者说那块领域你根本不懂,那么再怎么模仿,也仿不出精隨,最终可能学个四不像。所以,模仿的前提是喜欢,而不是跟热度。
二、模仿语言的气质
这一点可能同样会让不少人不认可,因为在网文写作中,语言是最不被重视的,很多新人的语言烂到没法看的程度,但只要情节尚可,还是有人阅读。
但如果把写作视为一种事业的话,构建起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气质是非常重要的,甚至可以说语言是一个作家的特征,到了一定程度后,只看一页书就可以让读者叫出作家的名字,这就是语言的辨识度,这时候语言也就成为了一位作家的独特气质。
新人写手建议先临摹自己喜欢的作家的句式,如海明威的短句、马尔克斯的长句结构,再如金庸半文半白的富有韵味的文字,或是古龙那种无拘无束的短句等等。
通过这样的学习模仿,最终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和体系。
三、尝试学习故事拆解
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一直阅读某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时,由于随着熟悉度的建立,会对作家写作的方法越来越熟悉,那么此时,在学习其语言的同时,就可以试着解构其叙事的方法了,并试着将自己的故事套入进去。
比如,《活着》福贵丧子时他的表现是,平静地喂羊→ 感觉到异常→ 发现事实,情绪的爆发→ 最后是月光下的沉默。
新人在仿写的时候,就可以套用人物这种情绪的渐次表现手法,用平静 - 异常 - 爆发 - 留白等四个阶段结构,替换自己具体的故事情节。
这样一点一点模仿,你的写作技巧会越来越成熟,对故事的把控、人物的创作也会慢慢地提升。
还有一种方法是,保留原著结构,但替换背景或核心设定。比如,原著是武侠,背景是唐朝,而你要写的玄幻,背景是一个虚构的国度,那么你就可以把原著的故事结构套用,只替换背景。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时候仿写的习作,最好不要去发表或投稿,因为可能会形成侵权,我这里这么举例,只是说这是学习模仿的一个必要过程,而不是让你去获利的。
四、模仿后的重生
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后,当你的文笔、对故事的把控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后,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,即核心转化。
什么是核心转化呢?
就是把别人的一个主题核心,经过自己的另一番理解、解读之后,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来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看到某一部剧集、电影、图书之后产生的灵感。
比如说看了《骆驼祥子》后,让我们看到这位出身农村的青年,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义无返顾地踏入繁华的城市,他辛勤的拉车,努力的工作,而现实却在一点一点地蚕食着他的希望与梦想。
你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核心后,深有启发,那么就可以在这样一个核心的基础上,套入自己的原创故事,比如你要写的是一位外卖骑手,他同样带着梦想,怀惴着对生活美好的憧憬,但最后却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得遍体鳞伤的故事。
这样的创作方式就不存在抄写问题了,为什么呢?因为这个主题核心是普遍性的,你只要写出自己的人物特点,以及故事的时代性,那么他就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作品。
五、重生后的创新
到了这一步就是模仿后的终极阶段了,进入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。基本上可驾轻就熟地写自己的作品,比如我看了春上村树的作品,觉得他倒叙式的开头很有意思,就可以来尝试一下,挑战一下自己的能力,在写作过程中,中间可以插入张爱玲式的服饰隐喻,来提升作品的质感,结尾保留海明威的冰山留白等等,事实上很多成熟的作家都是这么做的。
最后需要提醒新人写手的是,模仿不是成为别人,而是要成为一个足够强大的自己,是要通过解剖大师的创作密码,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,这才是真正的模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