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书不如网上卖课做视频?

2020-10-14 2,427 0

我们首先来看看引出这个话题的博主@李天飞大话西游的原话:

一本实体书,我花了半年时间去写,最后定价30-40元,只相当于一杯咖啡的钱,还赶不上某些肯德基的套餐。有人可能说,别矫情了,市场决定一切,你的知识就值这点钱。但是,我从这本书里扒拉出三分之一的内容,做一个音频课,就可以卖49元。再扒拉出三分之一的内容,做一个视频课,就可以卖99元,甚至199元。知识是原来的三分之一,定价却翻了三倍。我做起来还轻松愉快,不需要条条去核查原始文献。半年写一本书,但是一个月可以做一门课。你说成本,视频有成本,书也有成本。图书编辑费的时间和精力,并不比视频编辑少,有时还有过之。那么,是新媒体的知识付费价格虚高?还是书的价格偏低?其实是后者。因为纸质书的定价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,决定了人们习惯了这种知识付费的价格尺度(基本等于纸价)——一杯咖啡或两碗面条。反观其他国家的书价,都比我国贵得多。但是新媒体是一个新生事物,它和其他商品一样,是真正被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的。所以,在一笔知识可以有多种出售形式的时候,纸质书是最后一个选项。而纸质书的运作,也是参差不齐、千差万别的。所以,又优选偏向市场运作的纸质书,因为他们确实是当商品在卖。假如这也不能,就只能奔着体制内的声誉去了。

李天飞是大V,学者、作家。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,曾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。著有《西游记》校注、《万万没想到,西游记可以这样读》,中央电视台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命题专家组成员。

李老师有著作,且有较为著名的作品,凭借自身的影响力,他确实在售卖课程。

看了博主的原话及其大概的情况后,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。李天飞作为知名作家、学者,尚且存在写书不若售课的困境,甚至在微博调侃写作的廉价,那么普通作者的环境就不言而喻了。关键是李老师觉得写作赚不到什么钱,可以去售课,但一般的作者在写作赚不到钱的情况下,只怕售课也赚不到钱。

为啥?没流量,没知名度。

曾经在一个作者群里谈到过这个话题,有些作者事实上早就在售课了,只不过并不是在网上售课,而是在当地开设作文课,利用在地方上的知名度,以及所创作的成就(指已出版的图书),吸引当地家长,从而将这种地方上的名气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。

我很早就留意到了这种现象,别说是有一定量级著作的作者在这么干,没啥著作但在杂志或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的作者,也在这么干,而且也有一定的市场。市场原因咱就不去探讨了,单说这种现象,排除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之人,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作者是无奈为之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是图书市场整体萎靡造成的。文字工作者说到底是一门手艺,作者其实是在文艺这个大范畴之下的,所以说白了,作者也是艺人的一种,脱离了这门手艺,其他的不会干,除了靠文字吃饭还能靠什么?我大概总结了一下,有相当一部分文字工作者,一般只能干这么几种工作:一是老老实实的写作吃饭,哪怕收入再低微,就像其他任何手艺人一样,坚守着这一分职业,虽清苦,但只要能维持温饱足矣;二是给政府机构打工,写写材料、新闻稿之类的,因为是临时工,收入也不会太高,但优势是表面上看起来还算体面;三是写自媒体或者制作课程,凭能力在网上打开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;第四种就是如上面所说的,在地方上招揽学生当老师。当然,你要是足够勤奋的话,以上几种事情可以兼着干。

说句实话,我是不会讲,只会写,我要也是能说会道,我也做视频、知识付费或是开课当老师去,在当下纯粹靠写作吃饭确实不太容易,我尊重选择以上任何一项兼职的同行们,毕竟作者也是人,上有老下有小,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,其压力与所有人是一样的,没必要去道德绑架说,作家就应该是清贫的。

作家凭什么就一定得清贫?坐得住冷板凳还不够,还得守得住贫,这是哪个瞎贫嘴说出来的道理?

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,知识改变命运,如果改变运命的最终结果是清贫,改变他干什么?

知识说到底是一种创造,任何一种创造,只要它是有价值的,它就应该在市场上体现价值,被人们喜爱、接受或认可。有些人觉得,作品只要自己觉得有价值就行了,或被所谓的专家吹捧几句就算价值了,那是价值吗?那是自恋。

我们这个时代,一直在喊一种口号:为人民写作……文艺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文艺等等,就按照这口号去理解,人民是什么?对作者来讲就是读者,你的作品不被读者接受,没在读者中流传、传播,只给专家或领导看,那算什么狗屁的为人民写作?

坐得住冷板凳,守得住清贫,事实上是一种创作的态度,但绝对不可理解为结果,如果创作的结果就是为了清贫,创作的意义在哪儿?对知识的尊重,以及以创作者的尊重又在哪儿?

说到这儿,再回到最初的话题,我尊重做兼职的同行们,在写作不足以解决温饱的情况下,把自己的创作成果拆开来卖,也是一种出路,至少是另一条活路。

当然无论选择哪条活路,做什么兼职,作为作者,内容的创作者,还是需要在自己的阵地上深耕,只有深入地挖掘、创作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,才有饭吃。

相关文章

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只有一次真正的改革
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历史的观点也在改变
说一点《泊秦淮》的一点小感受
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经历
由写明史想到的
古代王朝更迭周期率的根源是什么,细思极恐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