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朝那些闲事儿》三、上厕所(上)

2020-09-21 1,963 0

说到上厕所这种事就有点尴尬,毕竟这是极为私人的事情,怎么能拿来公开谈论呢,而且是放在读书这种极为文雅的事情上?不嫌脏啊?

别急。不管是什么事情,只要它在传承,经历时间的沉淀后,就会形成一种文化。比如说饮食,最初它也仅仅只是为了饱肚子而已,但是随着它的传承、发展,以及上千年的沉淀,就形成了饮食文化。同理,上厕所这种事情,它仅仅只是为了排泄而已,一有便意,跑去树林里解决了事,只要一急之下别跑错地方就行,如果一不小心跑入松树林,那就有点麻烦了。或者说就地解决,完事后拿沙土盖一下。但是,经过几千年的演变,排便这种事情就越来越讲究,无形之中它也形成了一种文化,只要是文化,那么它就有必要郑而重之地来讲一讲。

听了我这么一解释,各位在心理上是不是能接受一些了?好,只要你们有心理准备了,那我就开始讲了。

在最早的时候,上厕所不叫上厕所,叫更衣。一听到这个词,许多人大跌眼镜,上厕所叫更衣?按照古装剧上演的,更衣不是换衣服吗,那些娘娘、嫔妃们一天到晚叫宫女更衣,难道叫错了?

不一定是叫错了,而是要看是来什么朝代叫这个词。为了更有说服力,我抬出一两句古文来震一震大家:

夫更衣之室,可谓臭矣——《论衡.四讳》

这句话出自汉朝,应该不难理解吧?用今天的话讲,更衣的地方很臭的。如果是换衣服的地方,是不可能臭的,更衣就是排泄的地方。

再来看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的一句话:曹太公推道更衣,急急的到里正家里。

如果曹太公是去换衣服,他会去别人家里换吗?实际上是借里正家里的厕所解决一下。

《水浒传》里还有一个词,叫净手或解手,其实是小便的意思,说是林冲吃了八九杯酒憋得慌,于是起身道:“我去净手来。”

事实上从古至今,无论大便小便,都是以难以启齿的事情,于是用各种名词代替,比如现在用“卫生间”或“洗手间”代替,用“厕所”两字都觉得不太雅,更别提在大庭广众之下说“我要去小便”之类的话了。古代也是这样,那就会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,为什么上厕所要用更衣、净手、解手代替呢,这当中有什么讲究?

当然是有的,这里也有典故。

说是在西晋的时候,有个叫石崇的人,有勇有谋,太康元年(280年),因伐吴有功,封安阳乡侯。这个人我曾在《萧盛说历史: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历代人物》里有提到过,发迹之后日子过得像神仙一样,比皇帝还奢移,住的地方就不说了,这里只说厕所,他的厕所一进去,让当时的一位士大夫目瞪口呆,以为找错了地方,不敢进去。

那个士大夫名叫刘实,自小家境贫困,以放牛为生,后来虽然当了官,依然保持了节俭之风,那天他去石崇家做客,聊着聊着想要上厕所,就跟石崇委婉地说:“净房在何处?”石崇给他指了路,出门左拐之类的。

刘实按照石崇指的路,走到厕所门口,推门入内,傻眼了。我们想象中的厕所,就算是五星级酒店的厕所,虽然也有香味,但那香味也是厕所的香味,不是真的香,只是为了掩盖厕所的异味,在厕所内燃一根檀香之类的,所以你一闻到那味道就知道是厕所了。但是,石崇的厕所是真的香,一推门一股幽香扑面而来,往里一细瞅,把个刘实看得脸色都白了。

为什么刘实连脸色都白了,是他土得没见过世面吗?当然不是的,他既然当了官,肯定是见过世面的,那么为何把会刘实吓成那样?继续往下看。

隐藏内容需要支付:¥0.99
立即购买

相关文章

最近的一些杂感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》
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只有一次真正的改革
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历史的观点也在改变
说一点《泊秦淮》的一点小感受
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经历

发布评论